中国名校校史,堪比段子的有趣故事
说起中国名校,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清华、北大、浙大、复旦、人大……
这些名校都有着悠久浓厚的历史底蕴,也不乏堪比段子的趣闻轶事。趣闻和功勋历史一样,代代流传在学生之中,学生在向他人介绍自己母校时也常常提及。看惯了平时各所名校高高在上的样子,那就818那些高校的有趣之处吧~
上海交通大学——史上最牛护校运动
这个故事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交大学生开火车去南京请愿的故事,在当时轰动一时,甚至写进了校史。
当时的上海交大,名字还是国立交通大学,1947年,解放战争正进入关键时期,南京国民党政府因为经费紧张,下决心停办交大的航海、轮机两个系,取消一个学院,甚至要把交大的校名改成“南洋工学院”。航海、轮机两系是当年“全国高级航海人才造就的最高学府”,停办这两个科系,既是对交大的肢解,也是对中国航运事业的损害;至于更改校名,好端端的国立交大,偏偏要改成一个工学院,搁谁心里都难受,再者校名在校友心中的情怀价值更是不容忽视的,怎么能说改就改呢?
在时任校长吴保丰和学生代表周盼吾多次赴南京请愿无果后。1947年5月13日清晨,占全校总学生数95%的2800名同学坐上了57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开向上海火车北站。
南京政府为了阻止学生赴京,让上海停开前往南京的火车,同学们到达北站之后,北站的负责人答复说,奉上级命令,不卖票,不能提供车辆,也无权答复同学乘车的问题。你以为这就完了,想阻止交大同学搞事情,不可能的。学生们见车站里没有火车,就分头寻找,在铁路工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车头和若干车皮,但司机还是没有,于是机械系的同学自己动手,给火车头挂车皮,再给火车加水添煤,当晚六点半,这列写着“交大万岁”的列车朝着南京方向进发。
国民党政府见状不妙,于是赶紧拆掉了途中一段铁轨,可这根本难不到机智的交大学子,土木系的同学们带着工具把火车后面的铁轨拆了,补到了前面缺失的一段。后来国民党调来军队架枪抢路,学生们毫不退缩,与军队对峙到凌晨。后来教育部长朱家骅赶到现场,并给出了他亲笔签署的书面承诺;
1、交大校名不更改;
2、轮机、航海两科不停办;
3、学校经费依照实际需要增加,与其他大学平等;
4、员工名额按班级人数照章增加;
5、如有未尽事宜,师生及校友可派代表晋京面商。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次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拿出4.5亿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其中,美国分得3200多万两,折合成美元2400多万元。这时,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做出一种姿态,称“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一面向美国当局申请核减,一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为文教办学之用。经驻美公使梁诚等人的努力,退款要求终于得到了美国国会和罗斯福总统的应允,退款办学得以从1909年开始实施。
1909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由外务部和学部共同管辖,负责选派直接留美学生。同年8月,游美学务处招考了第一批学生,在630名考生中仅录取了47人。这批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清华校长的梅贻琦、金邦正。当时新式学堂才刚刚兴起,从中考选合格的直接留美生难以满足每年100人的招考计划。鉴于此,游美学务处决定设置正规的留美预备学校——肄业馆,对选取的学生,先在国内进行培训,再择优送往美国。
清华大学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本意是培养一批“追随美国的精神领袖”,而学校地址偏又选在被英法联军洗劫过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学生整天面对断壁残垣,民族耻辱时时袭上心头。吴宓曾有“热肠频洒伤时泪,妙手难施救国方”之叹。
大连理工大学——民族屈辱的过去
一般的大学都喜欢把校史尽量往长里写,但大连理工大学恰恰相反,当然这并不是大工非要另辟蹊径,而是因为大连理工的前身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中央试验所”(1907)和“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1911),和日伪政府牵连过多,代表了那段中华民族被压迫的过去。
其次49年老“大连大学”(不是今日的大连大学)时期绝大部分组成的师生人员。还是当时倾向我党的知识分子甚至烈士子女(例如彭士禄院士),他们通过坐船、绕路等各种方式去到大连,只是利用旧有的校舍和少量的研究教学人员建校。
最后还有大连化物所基本继承了会社的中央试验所这条道路,对于大连理工的影响实在稀少,所以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还是将建校定在了1949年比较科学。
东华大学——最后悔改名的大学
1999年9月1日,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并入中国纺织大学。合并后的中国纺织大学改名为东华大学,新校名的揭牌仪式也同时举行。中纺大更名为“东华大学”后,将保持专业优势,走多学科发展的道路,把学校建设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国际同类院校中著名的综合性大学。
理想是美好的 ,现实是残酷的,据小道消息说,中国纺织大学曾经想改名为“华东大学”,被教育部否定了。于是当时的校领导们把“华东”两字颠倒过来……“东华”报了上去,于是中国著名的211工程重点“野鸡”大学 东华大学 诞生了。国字头换“野鸡”,中国仅此一家。
也有人说,改名跟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跟风有关了,当时纺织业发展处于低潮,一些纺织工人下岗,纺织厂倒闭,服装业发展也不太好,一些学校都改名了,学校此举只是为了更好地招生,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湖南大学——千年学府
千年学府特指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创办于唐末五代,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各代,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沧桑千年,弦歌不绝。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办,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历史已逾千年。由古老的书院到湖南大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被当世学者誉为罕见的“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是古代传统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风景区岳麓山东面山下。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湖南大学一直都被称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
中国石油大学——四六级起源高校
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起源 ——华东石油学院 -外语水平考试,话说早在1984年之前,华东石油学院(当时还是这个名字)校内广泛流行着一种英语水平考试,叫做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同时还有俄语考试),不论学生,老师,几乎都在参加,因为这是一种可以检验自身英语水平的能力测试,是对个人英语能力的肯定,当时考试的范围仅局限在校内。
1984年,教育部组织了一次英语教学研讨会,地点设在石油大学,当时正赶上石大内部举办外语水平考试,然后主管英语教育研究的一位副司长就被这个考试吸引了,然后就组织大家先参观考试,然后大会讨论是不是可以推广到全国,然后当时90多所高校响应,于是第一次大学英语46级于1986年正式举行,经过这次试验,效果非常明显,于是与1987年正式改为1年2次。
于是就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发展到现在这个形式。大一新生,听到这个消息可能觉得还挺自豪,在各种场合向所有亲戚朋友同学炫耀,但你仔细回想一下,能活到现在简直就是个奇迹。应该感谢各路大佬不杀之恩。
中山大学——最奇葩英文校名
中山大学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大学,把原来的广州大学改名而成的。中山大学被很多北方人误以为是中山市的大学,和深圳大学、汕头大学一样。
可惜中山大学在珠海、深圳、广州都有校区,唯独不在中山,所以就有了中山大学不在中山的说法,而中山大学的英文名是“Sun Yat-sen University”,翻译过来就是孙逸仙大学,听起来就更像是野鸡大学了。很多北方的学生都表示没听说过这个大学。
这个英文名在《惊心动魄17天》被神奇地音译为“双鸭山大学”。
为此,还引起了一波师生们的自黑潮,首当其冲的是学校校徽。
两只鸭子名翠绿 ↓
连当年中山大学校徽的设计师姚友毅副教授也来官方卖萌 ↓
国内各大高校的趣闻轶事,真要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讲不完,这些有趣的往事,在深沉的校史中添上了轻松幽默的一刻,也让整座校园看起来似乎更充满着活力。
转自:云南高招在线